|
|
當前位置:首頁 > 最新動態 |
常見的25個建筑常識小結<1> |
1.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輔助三種空間組成。 2.美國著名建筑師沙利文提出的名言‘形式由功能而來。 3.密斯.凡.德.羅設計的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采用的是‘自由靈活的空間組合’開創了流動空間的新概念。 4.美國紐約賴特設計的古根海姆美術館的展廳空間布置采用形式是串聯式。 5.電影放映院不需日光。 6.點式住宅可設天井或平面凹凸布置可增加外墻面,有利于每層戶數較多時的采光和通風。 7.對結構形式有規定性的有大小和容量、物理環境、形狀的規定性。 8.功能與流線分析是現代建筑設計最常用的手段。 9. 垂直方向高的建筑需要考慮透視變形的矯正。 10. 橙色是暖色,而紫色含有藍色的成分,所以偏冷;青色比黃*冷、紅色比黃*暖、藍色比綠色冷。 11. 同樣大小冷色調較暖色調給人的感覺要大。 12. 同樣距離,暖色較冷色給人以靠近感。 13. 為保持室內空間穩定感,房間的低處宜采用低明度色彩。 14. 冷色調給人以幽雅寧靜的氣氛。 15. 色相、明度、彩度是色彩的三要素;三元色為紅、黃、藍。 16. 尺度的概念是建筑物整體或局部給人的視角印象大小和其實際大小的關系。 17. 美的比例,必然正確的體現材料的力學特征。 18. 不同文化形成獨特的比例形式。 19. 西方古典建筑高度與開間的比例,愈高大愈狹長,愈低矮愈寬闊。 20. ‘穩定’所涉及的要素是上與下之間的相對輕重關系的處理。 21.人眼觀賞規律:1H 18°~45°局部、細部;2H 18°~27° 整體;3H <18° 整體及環境。 22. 黃金分隔比例為1:1.618。 23. 通風屋面只能隔離太陽輻射不能保溫,適宜于南方。 24. 總圖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筑物與周圍環境之間關系緊湊,節約因地;適當處理個體與群體,空間與體形,綠化和小品的關系;合理解決采光、通風、朝向、交通與人流的組織。 25. 熱水系統舒適穩定適用于居住建筑和托幼;蒸汽系統加熱快,適用于間歇采暖建筑如會堂、劇場。 |
![]() |
|